转型技术管理者的感悟

2023-08-21 创建
2023-08-21 更新
6分钟阅读时长

前言

自写下《十字路口的抉择》已过去两年多,我也完成了从一线研发到一线技术管理的角色转变。这之间实在发生了许多的事情,导致我的博客建设荒废许久。

总得来说,做管理的确非常不同于做技术,你不能很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有没有在成长,有时候甚至会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正确,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究竟是什么。无论看过多少管理类的书,听过多少管理类的分享,问过多少管理者的经验,都不一定能够合适你当下所面临的管理问题。

除此之外,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细节被delegate出去,管理者的职能开始明显偏向务虚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,我感到自己开始对编码失去掌控力,同时也隐隐产生一种惰性,即:随着被赋予管理者的权力之后,管理者开始变得只想分配任务并收割成果,从而巩固自己的职位。这种诱惑比想象中的大得多,我也更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人走向管理者之后就变得非常爱PUA。

于我而言,转型成为管理者的那种焦虑也逐步浮现,个人似乎越发陷入瓶颈

坦白来说,我并不确定自己的技术管理做得怎么样。相信跟我一样,很多工程师是因为在一线研发工作中因技术水平较为优秀,然后被push成为技术管理者的,自己当时未必想得那么清楚。

不仅如此,转型技术管理者更容易丧失职场的横向迁移能力,也就是说你跟具体的这家公司这个职位会越发绑定。因为你所面临的企业组织架构、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都与这家公司的实际情况挂钩,你所谓的管理方法论也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下学习到的。这也同样会导致,当变化来临的时候,你的适应性可能远不如你的精英下属。

Anyway,焦虑归焦虑,毕竟也是完成了转型。我这里也分享一下自己转型之后,最有收获的一些感悟吧~ (当然,这些纯属个人观点,见仁见智,欢迎评论区找我讨论

感悟

感悟一:遵从本心,这样做技术管理才能更舒适

我曾经做过克利夫顿优势(又名盖洛普优势),这是一种通过34个不同维度,对人的天赋优势进行测评的专业分析工具。

不同于一些其它的测评工具,克利夫顿优势更侧重于“扬长避短”,即人可以只通过自己的优势就能取得成功,不必一定要去弥补自己的劣势。与其关注自己的短板,不如更多去发挥自己的长板

以我自己来说,我的TOP 5项天赋优势分别是:

  • 成就
  • 战略
  • 学习
  • 责任
  • 前瞻

从上面的象限分析来看,我这类人更加擅长“做成事情”和“思考事情”。这边以MOBA游戏的1号位和5号位来打比方:

  • 1号位型的Leader(我自己属于这种):倾向于让自己成为团队中的技术最长板,让团队运行在自己架构的框架之下,团队成员更偏向于执行者,但整体对外呈现出高标准。
  • 5号位型的Leader:自己是团队的保姆,能够屏蔽团队对外的脏活累活,例如沟通、开会等等。团队成员会自发产生各种不同的想法,需要管理想法的碰撞。需要保障核心成员的稳定性。

首先澄清一点,无论是1号位型还是5号位型的Leader,都可以成为非常成功的技术管理者,没有所谓好坏之分。

但在过去,我的确曾经担心过,我的下属会不会因为我的风格成长不起来,会不会导致他们过于依赖我的判断。但时间证明了这其实是多虑了,事实上大家从我的架构思路和经验中能够学习到不少东西,与此同时当我的观点不对的时候,他们也同样会指正。

这就是我想表达的:当你面对这样的管理困境时候,如果遵从本心,发挥你的天赋优势,一定会比弥补你的天赋劣势更让你感到舒适,也一样能够获得好的结果。

而假如我放弃自己的风格,让自己成为5号位型的Leader。同样也可能会获得好的结果,但于我自己来说,心态上一定是拧巴的。

感悟二:嫡系文化是普遍存在的,且有合理性

嫡系这个话题有点真实,但其实每个踏入职场的人,经过几年的社会毒打,都能理解我想表达什么~

我刚踏入职场的前两年,一直是非常鄙视5号位类型的Leader,也非常鄙视走嫡系关系的那波人。直白点说,就是有点盲目的技术崇拜,只认可技术好的那波人,技术好那就说什么都对。说来也巧,我的前几任主管基本都是5号位类型的Leader,以至于我当时经常吐槽老板,看不出他们有个什么作用。

但随着自己的经历越多,我的想法开始陆续转变。尤其当我成为一个团队的技术管理者之后,我开始不得不站在用人的视角,这个时候我真的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之间还大。而你更信任的那一波人,的的确确会影响你的用人判断,让很多安排单纯基于信任感,而不是能力。那么,这种情况在外人看来就是嫡系。

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,嫡系培养甚至是必要的,只是大家都会默契地不去提,口头上则会说得冠冕堂皇。职场本来就不是公平的,整个世界也处处充斥着不公,人性和社会关系决定了我们的思考方式,就是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发展,再去考虑与自己更亲密人的发展,最后才是其它同事的发展

那么嫡系能够带来的核心优势是:极为稳定的利益共同体,极低的管理成本。直白来说,只要你选择的嫡系能力不拉胯,你根本不用担心他不够听话、工作态度不端正、有离职风险等等这些事情。

但与此同时,我也希望强调一下:虽然培养嫡系能够减少很多管理成本,但是作为管理者更要具备慧眼,要能够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氛围(至少看起来要公平),给更多的人成为嫡系的机会。成大事者当有海一般的胸襟,要做一个伯乐。

感悟三:技术管理者的技术成长是牺牲细节的

“做管理就要牺牲技术成长”,这对预备转型管理者的人来说,是一个典型的误区。实际上,这句话应该是“做管理要牺牲技术细节,追求high-level的技术大局观”。

技术管理者永远要敬畏技术,保持技术成长,否则你作为管理者会失去应有的判断力和方向感。但技术管理者的技术成长不同于一线研发,你很难再通过编写一行又一行的代码去提升技术能力,相反你要提炼更高纬度的抽象能力,在没有任何细节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出判断。因此,技术管理者通常都是经过很久的一线研发打磨之后才能成功转型。

从某种角度来说,成为管理者之后,你的技术广度可能更优先于技术深度,也就是说你更应该先成为一个全面的、综合的人。更进一步地说,不仅仅是技术,你需要培养的是作为人的全面性素质,写作、沟通、演讲、汇报,乃至于生活方面的关心,都是对团队非常重要的能力。因此,对于曾经志在对某块技术深度有长远追求的人来说,很不幸,成为管理者之后,除非你有异于常人的毅力,否则你可能得考虑是不是要做取舍了。

总结

总结一下,有一句话叫:

听过很多道理,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

本文主要阐述了我转型管理者之后感触较深的三条感悟,相信理论知识大家都能懂都会说,只是想不想做,怎么做,各人都有不同的见解。前路漫漫,希望未来能继续与各位读者共勉!

Avatar
吴国华 Go语言/微服务/后端/云原生/技术管理